苏东坡畅饮苏酒美名扬
陈平
“苏酒”产于古镇双沟,醇香扑鼻,绵柔可口。双沟地处淮河岸边、是通往汴梁(开封)的漕运要道和驿站,十分繁华。酒馆、商铺、银店、寺庙、盐务、粮行、茶楼等应有尽有,尤其是小镇的佳酿——“双溪槽坊”生产的酥酒更是名声遐迩。过往的商贾和骚人墨客知味停船,闻香下马,纷纷以品尝“苏酒”为乐。后来,“苏酒”又被泗州官府当作贡品进献给皇上,更是名声大噪。
众所周知,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、诗人和豪放派词人代表。他曾与弟苏辙同登进士,被授于翰林大学士,大理评事,并当过礼部尚书,经历过从仁宗到徽宗五个朝代。但苏轼的一生并不顺利。因为他刚正不阿,屡遭贬谪,疲于到各地赴任,仅淮河就经过十次,其中有三次驻足双沟。
苏轼第一次到双沟时是在宋神宗熙宁十年(1077),因为他在“元丰改制”方案上与首相产生分歧,遭人诬陷,被贬往密州。离别首府开封后,苏轼携家带口沿淮而下,途中路过双沟时天色已晚。舍舟登岸,雪花飞舞,寒风刺骨,东山头寺庙里的灯火忽明忽灭,小镇深处还不时传来零星的鞭炮声。此时正是除夕夜晚,而一代文豪苏轼却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候流落他乡,跌入谷底的心境自然可想而知。然而,令苏轼意想不到的是,其泗州挚友黄实君还一直站在岸边迎接着他。在客栈内,老友生起炉火为苏轼一家御寒,还拿来双沟酥酒请他品尝。
他乡遇故知,苏轼悲凉的心即刻被友情和美酒温暖。送别挚友后,苏轼一时难以入眠,借着酒力,他回首往事,风风雨雨,人情冷暖,真是五味杂陈。朋友的真诚让他感动,美酒醇香让他难忘,于是即兴赋诗一首:“暮雪纷纷投碎米,清流咽咽走黄沙;旧游似梦徒能说,逐客如僧岂是家;冷砚欲书先自冻,孤灯何事独成花;使君半夜分酥酒,惊起妻孥一笑哗。”(见《泗州除夜雪中黄实送酥酒》。
苏轼第二次与双沟结缘是宋神宗元丰元年(1078年)任徐州知府期间,这是苏轼从京师遭到迁谪以来的第三次调任。他四月从密州赶来,八月便遭遇了黄河决口。洪水兵临城下,二丈八尺,水穿城下作雷鸣,泥湍城头飞雨滑,苏轼带头抗洪抢险,庐居于城上,过家不入,使官吏分堵以守,最终使洪水退去。
为了犒劳抗洪有功的官兵,苏轼命令下属从双沟买来三大船酥酒,煮酒论英雄,开怀畅饮,一醉方休。
就在这一年,黄河夺淮,暴雨成灾,泗州古城也频频告急,沿淮百姓苦不堪言。泗州知府向苏轼请求赐抗洪妙计。朋友的灾难也是自己的灾难。性格豪爽、智慧过人的苏轼到实地查看,当即想出分流抗洪方案,并歃血为盟,派数千民力前来协助治理。因为方法得当,泗州城及淮河下游化险为夷,沿淮百姓为之相庆。
为了感谢苏轼在危难之际拔刀相助,泗州知州以十船酥酒相送,并在淮河岸边修建了一个纪念亭,名为“苏公亭”。亭中的碑石上刻有“苏公泊舟处”五个大字。该亭呈六角形,背靠东山头,面对淮河水,亭内还刻有苏轼的咏淮、咏酒诗篇。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:“古汴从西来,迎我向南京。东流入淮泗,送我东南行……”(见《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》)。可惜苏公亭已在元代被乱兵毁坏。
苏轼第三次到双沟是在宋元丰五年(1082年),他因为作诗讽刺新法,而身陷京师囹圄,险遭杀身之祸。其“乌台诗案”文字狱结案后,责授黄州副使,实际上是再次被贬。此时的苏轼年纪还不到半百,却已早生华发,两鬓染霜。
满腹才华,无法施展,有爱国之心,却报国无门。仕途坎坷的苏轼,只有在颠沛流离中频繁地往来于淮河流域,也产生了宦海浮沉,退身归隐的想法。看着滔滔东流的淮河水,诗人借酒浇愁,一首诗脱口而出:“澹月倾云晓角哀,小风吹水碧鳞开。此生定向江湖老,默数淮中十往来。”(见《淮上早发》)。
苏轼再次泊舟于岸,驻足双沟。好客的双沟人当然不会忘记老朋友,对他一见如故,用当地的酥酒用款待他,给予他春天般的温暖。在双沟,苏轼逗留了三天。友人陪伴他游览了“苏公亭”、“竹林轩”;拜见了“东山寺”、“西山庵”;漫步至“下草湾”和“桃花古渡”;还参观了他仰慕已久的“酥酒槽坊”(见《泗虹合志》323页名人录)。
在双沟的难忘之旅,也化为了诗人的美好回忆: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,山头斜阳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也无风雨也无晴”。(见苏轼《淮中遇雨》)。这首小令作由小见大,抒发了诗人面对逆境坦然乐观的态度。表达了他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的豪气与豁达。
文学家或许是天生与酒有缘,李白斗酒诗百篇;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。而苏轼写酒的诗词也比比皆是。他借酒怀古:“大江东去”;他仰天长啸:“把酒问青天”; 他对酒当歌:“持杯月下花前醉”;他以酒会友:“使君半夜分酥酒”;他借酒当哭:“坐客无毡醉不知”;他饮酒为乐:“停杯且听琵琶语”。由此可见,酒是苏轼的重要朋友,酒伴随他的坎坷人生,见证他的悲欢离合。
苏轼的双沟之行,也给双沟酒业留下来宝贵的文化遗产。为了使千年老酒再放异彩,双酒人吸取传统酥酒酿造之精华,采用现代化生产工艺,开发出新一代绵柔型“苏酒”,代表了中国白酒的新品位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而今,他们正在着力打造“苏酒”的历史文化品牌,并已成为全国旅游工业示范点。我们有理由相信:“苏酒”这颗淮河岸边的明珠,明天一定会更加芳香、更加醉人、更加光彩夺目!
联系地址: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(县政府宿舍内红二楼)
电话:86245035 13511791479